滚塑模具的基本加工过程很简单,就是将粉末状或液状聚合物放在模具里,加热同时围绕两个垂直轴旋转(自转和公转),然后冷却。在加热阶段的最初,如果用的是粉末状材料,则先在模具表面形成多孔层,然后随循环过程渐渐熔融,最后形成均匀厚度的均相层;如果用的是液体材料,则先流动和涂覆在模具表面,当达到凝胶点时则完全停止流动。滚塑模具适用于高温环境下各种轴承、齿轮、链条以及其它传动机械部件的润滑;适用于冶金、矿山、油田、机械、交通运输等行业处于高温、重负荷、潮湿等恶劣情况下电机、轴承、齿轮的润滑;特别适用于高温轴承。
在滚塑过程中,不容易生产壁厚突然变化的产品。产品的平均壁厚取决于进料量,其均匀性与模具本身的结构和滚塑工艺有关。一般来说,凹角(外凸)的厚度小于外凸角(内凹)的厚度。但是,如果外凸部分的角度太小,材料不能充满缺陷,如模具中的孔,所以产品不合适。有尖角,通常有一个大的平滑弧过渡。塑料的熔化和粘附能力主要与模具的温度有关。在模具温度高的地方,塑料很容易首先熔化,并涂上模具的旋转层。粘合树脂将更多,而低温部分的粘合树脂相对较少,导致产品的壁厚不均匀。产品的壁厚也与转速有关。由于转速不均匀,容易造成壁厚不均匀和不规则,所以通常采用扭矩或速度恒定且可自动控制的电机来保证主轴和副轴的均匀旋转。
滚塑模具设计制作的要求是:尺寸精确、表面光洁;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易于自动化;制造容易、寿命高、成本低;设计符合工艺需要,经济合理。滚塑模具结构设计和参数选择须考虑刚性、导向性、卸料机构、定位方法、间隙大小等因素。模具上的易损件应容易更换。对于塑料模和压铸模,还需要考虑合理的浇注系统、熔融塑料或金属流动状态、进入型腔的位置与方向。为了提高生产率、减少流道浇注损失,可采用多型腔模具,在一模具内能同时完成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制品。在大批量生产中应采用高效率、高精度、高寿命的模具。
单臂直火加热摇摆式;单臂热箱加热摇摆式;单臂热箱加热双轴旋转式(动热箱和定热箱);两臂热箱加热双轴旋转式(平行移动和垂直移动2种)(动热箱和定热箱);3臂或4臂热箱加热自由臂转塔式(动热箱和定热箱);3臂或4臂热箱加热非自由臂转塔式(动热箱和定热箱)。描述滚塑机的常用指标:类型+臂数+模具允许的最大回转直径(或叫回转直径)+热能方式等。根据计划要做的最大产品的大小、类型和产量决定设备回转直径的大小和设备类型。根据预期投资大小,决定设备的类型、加热方式、自动化程度。
滚塑模具排气要保证迅速、完全,排气速度要与充模速度相适应。质量好驾驶室顶盖排气槽尽量开设在胶件较厚的成型部位;排气槽应尽量开设在分型面上;滚塑模具排气槽应尽量设在料流的终点和汇合处,如冷料井的尽端;为了模具制造和清模方便,排气槽应尽量设在凹模一侧;排气槽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防止注塑时漏料伤人;防止积存冷料。哈尔滨质量好驾驶室顶盖模具排气槽大小尺寸一定要合适(一般厚度在0.2-0.3mm左右),根据具体材料和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加工,尽量避免造成飞边。
滚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上模和下模边缘可拆卸地密封配合形成模具腔体,其上模和下模处于罐顶部的结合部位置开有液位计仿形孔,其仿形孔中密封嵌有液位计,模具处于罐底部的结合部开有两个孔,分别为传感器孔和气孔。在加热阶段的最初,如果用的是粉末状材料,则先在模具表面形成多孔层,然后随循环过程渐渐熔融,最后形成均匀厚度的均相层;如果用的是液体材料,则先流动和涂覆在模具表面,当达到凝胶点时则完全停止流动。模具随后转入冷却工区,通过强制通风或喷水冷却,然后被放置于工作区,在这里,模具被打开,完成的制件被取走,接着再进行下一轮循环。